Skip to content

Crypto 行业迷思之当我们谈论去中心化时,我们在谈什么?

Published: at 09:17 PM

在这个时间点谈这个话题,其实是有一些尴尬的,因为现在基本没人在谈论去中心化了。但这是这个行业的根基,是不可动摇之本。这个行业如果还要继续发展,如果还要继续承载更大的价值,去中心化是避不开的。

你不可能指望一个在 AWS 上部署的十几台服务器,要“革命传统金融”,你也不可能指望一个能被一些国家关停的服务可能承载多大的价值。区块链给了普通人和国家进行博弈的能力,这个能力即使在大炮射程内都无法被剥夺。否则,区块链在乱纪元下,在国家无法被信任的情况下,就提供不了任何价值。

去中心化,对我们来说,究竟意味着什么?

我认为主要是下面三点:

  1. 承受外部冲击的反脆弱性
  2. 信任的无主性
  3. 普通人参与的门槛低

承受外部冲击的反脆弱性

我们要考虑的是国家级别的外部冲击,我们要处理的是军事力量级别的打击。如果你和我说,你只有 20 个节点,都部署在 Google Cloud 服务器上,恕我直言,在我眼里,你的链甚至不如我公司部署的、一年宕机时间不到 4 小时的 SaaS 服务。

节点可能被关停,开源代码可能被投毒,客户端可能开发过于中心化,网线可能被切断,数据包可能被识别后丢弃,加密算法可能被攻破或留有后门。我并没有危言耸听,上面这些情况都是曾经出现过的攻击手段。

你以为 Crypto 行业没有被打压过吗,只不过他们发现打压并没有用,所以现在才走了招安的道路。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,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。

信任的无主性

如果整个网络是一家公司部署的,节点的运营者都和公司有利益相关,你会认为这是一条能承载天量价值的 blockchain 吗? 不能,这条链的价值上限,是这个公司的信用。你信任这个公司,这个公司的市值也有个几百亿,未来还有持续的现金流,所以信任他大概率不会为了你一两百美元的价值为难你。

但假如我要在这个链上进行一次10 万亿级别的交易,上面部署的智能合约,真的是 “Code is Law” 吗?

公司不可信,国家不可信,没有人可信,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,是可信的。你不能信任任何一个人,但你永远可以信任大海。节点的数量很关键,节点的分散很关键,节点的多样性同样很关键。

信任是最昂贵的东西,我们不能信任单个实体的原因,正是因为没有任何实体,可以承载得了这种程度的信任,因为每个单一实体的背后都是人,人是经不起诱惑的。

投资人说要长期价值投资,但你如果愿意把未来现金流 200 年的钱都折现当场给他,你可以看看他是否还愿意长期价值投资。长期的上限是人的寿命,人会死亡,公司会倒闭,国家会崩溃,熵永远在增加,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。

普通人参与的门槛低

其实第一点的反脆弱性写的并不准确,反脆弱性并不是指的抗打击能力。

玻璃杯有脆弱性,因为一摔就碎;

橡皮球有抗打击性,因为摔下去会反弹起来;

而生命具有反脆弱性,因为生命被伤害之后,不仅会反弹,他还会成长。

理想的去中心化网络,应该是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,但能快速恢复,恢复之后比之前还要健壮。恢复意味着需要外部的能量和新鲜血液的加入。

比如节点被捣毁了 30%,那么要能快速的补充 30% 的节点,甚至可能比之前的节点更多更分散,在整体网络上来说,看似短时间内干掉了许多节点,但他帮助网络往更去中心化的方向发展了,每一次攻击都让网络更加分散和健壮了。这才是去中心化的博弈优势。

这个优势的关键,就在于普通人参与的门槛。

普通人要能挖矿,普通人要能运行节点,普通人要可以理解系统,普通人要可以维护系统,普通人可以参与开发。

当然,这里面每件事情的难度也大相径庭,要求所有人都能参与也不现实。对 Crypto 行业有理想不代表是一个空想家。但我们应该尽量降低普通人进入的门槛,他们可以在这个行业中贡献他们的“负熵”,并获得回报,才是这个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。

随便聊两句

我知道 ETF 的通过让许多人以为 Crypto 未来安全了,得到了主流的认可。他们放弃了去中心化,放弃了普通人,他们急于构建门槛,巩固自己微不足道的“护城河”。他们以为和平会持续下去,他们没有意识到,Crypto 和传统国家和金融,永远处于博弈之中。那些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,最终既得不到自由,也得不到保障。